【人民网】蔡瑞艳:浅谈“四个自信”的立德树人教学思路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13日 文章来源:

  习近平在今年3月18日关于全国思政教学会议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两次重点阐述了“四个自信”相关内容,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德树人教学理论,从哲学高度启发和激励着思政教师在立德树人路径上的创新。关于探索“四个自信”的立德树人教学思路,我们可以紧扣一个内核,厘清两个维度,把握其实践性。

  紧扣“四个自信”教学的内核——激励学生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德立人,就是要促使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根植于心的基本素养,并转化为如影随形的终身实践的习惯。这是“育才造士”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归宿——“为国之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中。无论是我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与推进,还是理论创新与实践,也无论是我国国家制度的优化与实施,还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都始终在倡导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社会氛围,都始终在倡导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应然社会秩序,都始终在倡导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和美人文素养。

  对“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进行“四个自信”的立德树人教育,对他们自信心理成长过程进行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引导和塑造,才能从根本上筑牢他们人生理想与信念的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础,才能持久地坚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因此,要设计和实践“四个自信”教学,就要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德树人教育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路径。

  设计“四个自信”教学的二个维度——引导学生科学理解“四个自信”的优越性

  作为立德树人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整体,应将其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围绕着前述的“四个自信”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从其内在认同结构与外在认同结构两个维度来进行解构式课堂教学。

  “四个自信”内在认同结构,就是自信主体与客体的正向度关系——人们确实相信,即秉持“四个自信”的人对“四个自信”的可信性、真实性认知,并将其内化为个人信仰和新实践的情感与规则。这就要求教师分别从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领域里选用最典型的历史事实作为支撑,来证实这些自信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盲目的相信,更不是自欺欺人的迷信。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四个自信”的科学性,促进教学内容的入耳、入脑和入心。

  通过解析“四个自信”的外在认同结构,来激发学生的祖国荣誉感,坚定他们敬畏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情怀。结合中国长期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举措和典型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仅中国政府和人民有着坚如磐石的“四个自信”,而且,“四个自信”的累累硕果还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当代全球治理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着中国智慧,从而自然而然地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借鉴和效仿。

  从上述两个维度引导学生理解“四个自信”是极其重要——既可以有力回应社会舆论中对“四个自信”的种种偏见,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成己达人”的可贵精神传输给学生。

  把握“四个自信”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激发学生笃信“四个自信”的内生情感

  “四个自信”及其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过往的实践中总结和凝练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一经产生,它就是既在的,历史的。但是学生的成长则是现实的未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个阶段性创新理论形成之后的中国内政外交实践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显例,去验证“四个自信”的先进性、可行性和科学的预见性。这样通过后发后生的具体实例去进一步证实已经形成的理论,必将产生更加强大的说服力,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及其精髓从入心递进到生情的境地,才可能使他们自觉地去热爱“四个自信”。让学生对“四个自信”入耳和入脑,只是完成了教学的基本标准,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四个自信”入心,内生成为个体自信情感,才是“四个自信”教学的完整过程达到了高标准,才有可能强化“四个自信”教学的立德树人的造才功能。

  只有思路明晰地完成上述“四个自信”树德立人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地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进行说理,才能无缝隙地精解授课内容,才能亲和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坚守“四个自信”。

 

      本文作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后  蔡瑞艳

 

      人民网:蔡瑞艳——浅谈“四个自信”的立德树人教学思路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140539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0493

不良信息举报:wzjd@bpi.edu.cn

官方微信

企业微信

信息平台 邮件系统 图书馆 人才招聘 教务系统 书记/院长信箱 办事服务

【人民网】蔡瑞艳:浅谈“四个自信”的立德树人教学思路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13日文章来源:

  习近平在今年3月18日关于全国思政教学会议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两次重点阐述了“四个自信”相关内容,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德树人教学理论,从哲学高度启发和激励着思政教师在立德树人路径上的创新。关于探索“四个自信”的立德树人教学思路,我们可以紧扣一个内核,厘清两个维度,把握其实践性。

  紧扣“四个自信”教学的内核——激励学生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德立人,就是要促使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根植于心的基本素养,并转化为如影随形的终身实践的习惯。这是“育才造士”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归宿——“为国之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中。无论是我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与推进,还是理论创新与实践,也无论是我国国家制度的优化与实施,还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都始终在倡导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社会氛围,都始终在倡导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应然社会秩序,都始终在倡导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和美人文素养。

  对“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进行“四个自信”的立德树人教育,对他们自信心理成长过程进行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引导和塑造,才能从根本上筑牢他们人生理想与信念的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础,才能持久地坚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因此,要设计和实践“四个自信”教学,就要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德树人教育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路径。

  设计“四个自信”教学的二个维度——引导学生科学理解“四个自信”的优越性

  作为立德树人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整体,应将其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围绕着前述的“四个自信”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从其内在认同结构与外在认同结构两个维度来进行解构式课堂教学。

  “四个自信”内在认同结构,就是自信主体与客体的正向度关系——人们确实相信,即秉持“四个自信”的人对“四个自信”的可信性、真实性认知,并将其内化为个人信仰和新实践的情感与规则。这就要求教师分别从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领域里选用最典型的历史事实作为支撑,来证实这些自信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盲目的相信,更不是自欺欺人的迷信。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四个自信”的科学性,促进教学内容的入耳、入脑和入心。

  通过解析“四个自信”的外在认同结构,来激发学生的祖国荣誉感,坚定他们敬畏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情怀。结合中国长期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举措和典型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仅中国政府和人民有着坚如磐石的“四个自信”,而且,“四个自信”的累累硕果还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当代全球治理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着中国智慧,从而自然而然地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借鉴和效仿。

  从上述两个维度引导学生理解“四个自信”是极其重要——既可以有力回应社会舆论中对“四个自信”的种种偏见,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成己达人”的可贵精神传输给学生。

  把握“四个自信”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激发学生笃信“四个自信”的内生情感

  “四个自信”及其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过往的实践中总结和凝练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一经产生,它就是既在的,历史的。但是学生的成长则是现实的未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个阶段性创新理论形成之后的中国内政外交实践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显例,去验证“四个自信”的先进性、可行性和科学的预见性。这样通过后发后生的具体实例去进一步证实已经形成的理论,必将产生更加强大的说服力,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及其精髓从入心递进到生情的境地,才可能使他们自觉地去热爱“四个自信”。让学生对“四个自信”入耳和入脑,只是完成了教学的基本标准,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四个自信”入心,内生成为个体自信情感,才是“四个自信”教学的完整过程达到了高标准,才有可能强化“四个自信”教学的立德树人的造才功能。

  只有思路明晰地完成上述“四个自信”树德立人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地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进行说理,才能无缝隙地精解授课内容,才能亲和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坚守“四个自信”。

 

      本文作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后  蔡瑞艳

 

      人民网:蔡瑞艳——浅谈“四个自信”的立德树人教学思路

链接



官方微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05039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12015